图片

365体育官网_365体育投注-中国直播

当前位置:主页 > 文章阅读 > 生活随笔 > >

关于堕落

来源::未知 | 作者:365体育官网_365体育投注-中国直播 | 本文已影响

堕落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,站的越高,堕落的也就越厉害。

一个乞丐的街头行乞绝对不会让人联想到“堕落”这两个字。而必须给这个乞丐加个前提,他是一个曾经拥有过辉煌历史的乞丐,而现在他堕落成了乞丐。这里的堕落是相对于他的过去的辉煌的。他那个时候,可能拥有跑车、洋房、美女,拥有大把的金钱和无上的权力。而这一切又经由他自己给一手葬送了。

堕落是意识形态里高级向低级的蜕变。

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堕落的。堕落的至多占百分之一,是少数人的专利。而还有百分之九十九也要说自己堕落,那只是因为他们的浮躁而已。人总会不自觉的出现错觉。就象人在做着春梦的时候,绝对不会出现一个丑八怪,倒是会同时出现几个美女。浮躁的人无足轻重,就如一颗尘土,在世间飘荡着。他们渴望堕落,一旦堕落就不再漂泊。堕落就象他们做着的春梦一样,梦醒之后,睁开眼睛还得继续飘。

庄子说的逍遥游介于堕落与浮躁之间。是顺其自然,不假思索的。这样的行为是百分百高难度的,这样的人是百分百不在正常逻辑考虑之内的。

堕落是逆向向上的思维。浮躁是逆向朝下的冲动。堕落是因为想要把事情处理的更加完美,而最终选择逃避的方法来麻醉自己以保全梦想的做法。浮躁的表现就象许多头猪盲目的抢食槽中的泔水一样,看到别人都去做了,自己也跟着去了,而且争先恐后地,生怕自己落后了。是行为上的进步和意识上的恐慌的完美表现。

堕落和浮躁都是时代的创伤。堕落是不与流同污,与时同污。浮躁的百分之九十九,哭着喊着堕落,而真正让他们从高处跳下来,却一个个吓的快要晕掉。

堕落光荣,浮躁可耻。宁堕于世,勿浮于世。切忌空谈。

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堕落是金钱的从属。一个堕落的男人,应该是个有钱人,至少他曾经是的。金钱不一定滋生腐败,相反的贫穷才会滋生犯罪。一个男人拥有了金钱,很自然的联想到堕落。这是个鼓励消费的时代,虽然对于纳税人的观念还不那么具体。因为他们之中的许多人就是因为逃避纳税而成为富翁的。于是对于大款的崇拜某种意义上要超越对于纳税人的尊敬。一般老百姓也是的,他们憧憬成为大款而不能。只能豪气十足的对着卖豆浆的老大娘说,等哪天我有了钱,我喝豆浆,我喝一碗我倒一碗。而一个有钱人,如果他不是那种特念旧的人,他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喝到豆浆,因为那是不干净的东西。他们只喝很纯的牛奶。似乎连那些牛都是从杀毒柜里牵出来的。

堕落的方式有许多种。比如饮酒。许多文人都渴望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堕落。尽管里面有许多人不善酒量。比如抽烟,这个东西是个人他就应该会,只要他肯挨过最初时候的一两声咳嗽。人有时候会想要要自虐,开始学抽烟是轻微自虐的开始。接着,就麻木了,到后来自然的就好象是自己的呼吸一般。没有那一口烟,连同呼吸都困难了。

喝酒、抽烟只不过是堕落的初级形式。属于一般现象。接下来应该是女人,文人狎妓本身就是一种风潮。古已有之。男人总是会在筋疲力尽之后深刻的体会从空中重新堕落尘世的沉重。女人不仅要承受男人的体重,而且要承担作为男人另一半的使命。女人是使男人重新堕落成为动物的唯一方式。这至多算是堕落的中级形式。

堕落的最高形式是疯掉或者死去。与整个的社会格格不入的。是一种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捍卫自己的思想的行为。不止是以一敌百的勇气,而是更多,是整个的社会,整个的时代。

一个人倘若不融于社会,融于时代,即便是堕落,而且是最深沉的堕落。所以瓦尔登湖是堕落的所在,桃花源是堕落的梦境。

文人不是堕落的主体。而是堕落的最优秀的表达者。可以是文字。可以是生活。也可以只是一块墓碑。才华才是堕落的主体。才华可以意味着很多,不仅仅只是财富。一个人拥有财富,多半是运气好一点,财商不是最重要的东西。努力更次了。虽然努力在某种意义上是必不可少的。

人在得到一样东西的时候容易产生独占欲。特别是一件极难到手的东西。比如紫禁城的宝座。然后,开始撒谎。十全武功都可以拼凑出来,权力和财富当然也是靠努力而争取来的,凡人眼中那些了不起的人如实说。事实是,百分之九十九的皇帝,他老爹都是皇帝。他们的努力也只不过在宫廷斗争中,对自己的骨肉兄弟狠一点。然后顺利登上权力的顶峰而已。

而在经历了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以后,经济的发展已经持续了那么久,延续那个时代财富神话的人。百分之九十九是直接依靠或者依靠那些先富起来的人取得的。权力的争夺和财富的累积在某种意义上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堕落的,有花花公子,或者称为少爷,有落魄文人,或者成为穷酸书生。一种是物质的堕落,一种是精神的堕落。同样是可悲的。只是堕落也是一种生存状态。秦淮河早已经成了一条臭水沟了,酒吧、酒店、夜总会,这些地方才是堕落的天堂。

没完没了的堕落。我们堕落,我们依然快乐。


365体育官网_365体育投注-中国直播

更多关于“生活随笔”的文章